父親節

“入鄉隨俗”這話說得真是不錯,自從到了海外,我逐漸也開始過一些“洋節日”了:耶誕節,復活節,母親節…伴隨著各商家鋪天蓋地的“廣告攻勢”,我知道,又是紐西蘭一年一度的 “父親節”了。

很多人回憶自己的父親,好像都很少有柔情、擁抱…刻骨銘心的好像只有“子不教,父之過”的責任和威嚴,“愛”好像都同父親離得很遠。所以文藝作品中,常見到歌頌母親的,卻甚少見到陳述自己對父親感情的。而父親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愛,就更是少之又少。在我記憶中,只有魯迅先生所寫的《答客誚》了。“無情未必真豪傑,憐子如何不丈夫。知否興風狂嘯者,回眸時看小於菟。” “於菟”就是老虎,魯迅很愛他的孩子,有人就這一點同他開玩笑,他作了這首詩作為回答。意思是說即使是威猛已成習慣的山中的老虎,頻頻的回頭看看他的孩子的眼光也總是會充滿了溫情。實際上父愛和母愛一樣深沉而偉大,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。

父親與孩子的關係,常常是超越了血緣的傳承的。我的孩子已經五歲了,已經開始上學了。從他穿上學校的制服那天起,他就充滿了自豪,好像刹那之間已經同幼稚園中的小朋友劃清了界限—因為他已經是小學生了!所以他逐漸地開始不再喜歡被別人抱著,在他看來,那是“小嬰兒”才要做的事情。但是有些時候,他會突然硬擠到我的懷裏,坐在我的腿上,用他毛茸茸的頭來蹭我的臉—這是他很小的時候,我們常玩的遊戲。然後他會抬起頭來,對我說:“爸爸,我好愛你啊。”我不知道這是老師們教育的結果,或者這真地是他最自然的想法。但是不管怎樣,抱他在懷裏,沉甸甸的,柔軟而溫暖,那種麻酥酥,暖洋洋的感覺,常常讓我產生一陣恍惚,好像人世間的一切都可以不再存在,而時間也最好就能停止在那裏,永遠不再前進。或者,這就是幸福吧。

小時候,讀朱自清的散文《背影》,看著他在裏面描寫那個胖胖的,為了給兒子買橘子而在月臺上爬上爬下的父親,就很難明白他到底為什麼難過?現在自己也是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,每一次重讀這篇短文,都深深的體會到作者那種時光飛逝,父親垂垂老矣,作為兒女對過去不能體會父愛的悔恨和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” 的責任與恐懼。

使徒保羅說:“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,仍舊害怕。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,因此我們呼叫阿爸,父。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。(羅8:15-16)我們每一個人,都是神所寶貴的子女。

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,我們的天父也是這樣,就像我們年少時不瞭解父愛的博大與深沉一樣,我們常常也會誤解我們的天父。雖然有些時候,我們看到的只是他的嚴厲,甚至感到我們彼此之間只有冷漠和威嚴。但是他卻是愛我們,他默默地注視著我們,我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他的心。他為我們預備了最好的一切,最多的祝福,等著我們來領取。當我們前進的時候,他為我們高興,當我們退後的時候,他為我們傷心,當我們躑躅的時候,他為我們擔憂,當我們悖逆的時候,他甚至捨棄了自己,就是為了等待我們的回頭…這是何等長闊高深的愛!

父親節到了,這不但是提醒我們要紀念自己肉身的父親的勞苦,也是提醒我們感謝我們的天父。願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,活在“父親”的愛裏,也能用我們的心去回報他們!